北美館《摩登生活》開展!7大展區、200+作品,呈現邁向自由的台灣摩登建築
北美館新展覽登場!《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分為7大展區,展出200多件作品、建築圖面、模型、檔案與影像紀錄。探討1949至1983年間,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
1.序曲
以北美館典藏的鄧南光《戰後在臺日人拍賣家當》攝影作品,與承襲日治時期折衷洋、和、臺傳統的「姜阿新洋樓」模型揭開序幕,進入戰後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氛圍。
Photo from 臺北市立美術館
2.美援
台灣在1951年至1965年期間獲得美國經濟援助,內容除國防軍事戰略物資之外,也包括基礎建設。本區展示成功大學總圖書館(今未來館)及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兩個以鋼筋混凝土施工建築案例設計圖。
Photo from 臺北市立美術館
3.中國復古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為塑造國家意象積極推動 「中國復古」 。台北市中正區的「南海學園」即匯集此風格建築群,本展區呈現前國立臺灣科學館模型,其模仿中國天壇的攢尖式屋頂,透過環狀斜坡設計為使用者提供更能感知空間、光線、視覺變化的步行經驗。
Photo from 農業部
4.中國現代
本展區透過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國父紀念館模型、建築圖面與倪再沁《東海路思義教堂》、《文理大道鳥瞰》等作品,重現此時期建築與藝術領域皆於傳統與現代的思辨中,探索主體與自覺。
Photo from 臺北市立美術館
5.在地現代
本展區點出台灣廣泛吸收歐美日的影響,蘊蓄豐富多樣的在地建築經驗。被譽為台灣第一女建築師的修澤蘭,在建築生涯中為許多校園設計建物,包含如花朵盛開的景美女中圖書館,其屋頂圓形天窗和鑲嵌彩色玻璃帶,給師生神聖且舒適的閱讀環境。
Photo from 臺北市立美術館
6.非典型
本區特別挑選行天宮北投分宮、指南宮凌霄寶殿,作為此時期東、西宗教建築的參照,看似延續本土廟宇傳統,卻添入現代結構技術及材料,呈現「現代」的轉化、折衷與多元詮釋。
Photo from 臺北市立美術館
7.新生活
本展區呈現拔地而起的南機場公寓、林肯大廈舊照片,展示垂直居住、公共設施、室內配置等現代生活美好願景。而作為許多台北人集體記憶的萬年商業大樓,則象徵都市化新消費形態,透過寬敞過道、多部升降梯和冷氣設備,重視購物空間的便利與舒適。
Photo from 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from 張永村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展期:2024/3/23~6/30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
By 台灣假期日常編輯部
追蹤FB帳號:holidaysmart.tw
追蹤IG帳號:holidaysmar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