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長廊重現微型舊香港!微型藝術家安泰:希望能在狹小空間保育老香港文化。
最近,金鐘至灣仔一段維多利亞港海濱長廊出現了一系列懷舊展品,當中包括大電視、微型電視、還有以不同節日為主題的「家的時光盒子」。這些微型藝術作品由藝術家安泰一手製作,以1:12迷你尺寸,重現70年代舊香港生活。安泰以老香港為主題創作一系列藝術作品,「我們被迫放棄以前的事物,被迫無法再回望某種事物,所以我希望能在狹小空間中,做更多事情去保留老香港文化。」
這次安泰創作的「家的時光盒子」可分成3個主題,包括復活節、端午節、以及新安裝的夏天暑假生活。對他而言,微型藝術有別於一般模型,安泰希望微型藝術能與觀眾進行交流,在他創作的過程中,會留空間予觀眾進行互動思考。
「對我而言,微型藝術會比較溫暖,大家需要互動思考,模型相對會較冰冷。」以「家的時光盒子」為例,安泰特意設計了一道窗,觀眾可以透過微型藝術的窗望向維港海景,窗口與維港連成一線。而小電視也同樣做到互動效果,不少觀眾也會刻意捕捉維港渡輪駛入小電視一刻,彷彿在老電視上演一場「維港日與夜」。
起初安泰一直以興趣方式進行微型藝術創作,久而久之在創作路上遇到樽頸位,「製作微型藝術始終要浪費很多時間,當中會有迷惘的時候,也能我想過放棄。」直至2017年,因為婆婆的關係創立「微行動」,將微型藝術盒子帶入社區,探訪老人院、弱能人士中心、中學等地方,讓參加者能重溫或是重新認識舊香港,比起一般展場或商場展覽,安泰找到製作微型藝術的原因,「雖然參加者人數較少,但他們真真正正享受兩小時時光,經過探訪和溝通,比起一般商場展覽,這樣去做微型藝術更加有意義。」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安泰製作的微型藝術所需時間短則兩星期,長則數以月計,每件道具、傢俬、擺設均有安泰一手一腳製作而成,但其實製作只佔整體一半時間,事前還需經過資料搜集,細心研究70年代的一事一物,小至日曆、書籍排版設計,大至地磚以及牆紙圖案等等,都需經過長時間資料整合而成,再微小的事情也需花上無限心思,一切絕不簡單,而安泰的每一件微型藝術,也存在無數意義與力量。
除了製作過程充滿挑戰,完成後的展出與安裝也充滿考驗。像這次維港戶外項目,經常要面對風吹雨大、日曬雨淋的挑戰,訪問當日天氣陰晴不定,日曬使鐵欄膨脹,原先預定的尺寸因而出現誤差,微型盒子差一點無法安裝緊扣在鐵欄上;待安泰安裝完成過後,要以玻璃膠密封作品,卻突然下起一陣過雲雨;微型盒子也敵不過室內外溫差而出現霧氣,因此每一次的新項目對安泰而言也是個新創作與挑戰。
安泰製作微型藝術的主題多圍繞老香港,鍾情於6、70年代,其實他之所以製作微型藝術,很大程度希望能保育老香港文化。隨着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加上香港急速的節奏,整個社會氛圍只能一直向前走,不鼓勵留戀也不鼓勵停步,壞掉的東西想着丟掉卻沒想過維修,老香港文化亦隨之而逐漸消失。安泰希望能藉着微型藝術,將老香港的經典物品保留下來,「我希望能在狹小空間中,做更多事情去保留這件事,不一定要保留老香港,而是保留香港文化。」
相片來源:安泰微型工作室
Text: HolidaySmart Editorial
(小編公告:如果讀者有任何關於美食、旅遊、玩樂、或者任何新奇有趣事物既資訊,都歡迎話比小編們知~大家可以透過Facebook inbox、或者send e-mail到holiday@presslogic.com,直接將資料傳比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