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環好去處|中上環井蓋主題展 探究香港井蓋歷史 每個背後都有獨特故事
上環好去處|平日在街上總會見到一個個「坑渠蓋」,但大家對它的認識又有多少,其實它真正名字是「井蓋」,中環Nan Fung Place就會在4月1日至30日舉辦《井蓋展》,讓大家解開每個井蓋背後的故事,更特別邀請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兼任研究員劉國偉講解香港的井蓋歷史和發展。
南豐集團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合作,在4月1日至30日於中環Nan Fung Place舉辦與社區歷史之約《井蓋展》,介紹中上環區的井蓋和井蓋歷史,展覽分兩個專題展區,分別是「井蓋解碼」及「生鐵井蓋的出現」,可以近距離觀賞一系列香港不同時期和款式井蓋實物。
Photo from PressLogic
雖然井蓋不起眼,但其實它在社區擔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井蓋除了為我們提供穩定的水、電力、燃氣及電訊網絡外,在特別天氣狀況時更可以減少災害,所以不可以看輕平平無奇的井蓋。
Photo from PressLogic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兼任研究員劉國偉說,每個井蓋的表面上均刻鑄不同代碼,列明政府部門、合約編號、鑄造廠名稱、重量等資料,而不同顏色、形狀和符號都代表著特定意思。
Photo from PressLogic
以生鐵鑄造的方形井蓋是50、60年代的產物,只需記住「圓清方濁」的口訣,就可以分辨出雨水渠和污水渠,圓圈花紋代表是雨水井蓋,正方形圖案則是污水井蓋。
Photo from PressLogic
消防街井的井蓋刻有「F↑H」的符號,蓋中間的箭頭是俗稱「雞爪嘜」標記,代表是由政府物料供應處直接採購。
Photo from PressLogic
斜紋通孔的井蓋名為「疏冷」,經常與「櫈仔」及「咖哩缸」配合使用,疏冷用處是疏通雨水,櫈仔及咖哩缸就用作加強去水速度和暫存枯葉等垃圾。
Photo from PressLogic
曾經備受批評的格仔疏冷,前身是斜紋通孔疏冷,之所以將疏冷改動成格仔紋,其實是因為減少卡住單車和輪椅。
Photo from Press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