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商人透過AI技術將兒子「復活」 公司打造「數字生命」慰親屬 半年接200張訂單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與親人陰陽相隔,不過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以AI復活已故親人不再是天方夜譚,現實更有不少人用此方式與家人再次團聚。去年一名內地商人的兒子不幸離世,其父母半年後仍無法走出喪子之痛,而父親某夜獲亡兒報夢後得到啟發,嘗試用AI技術令兒子重現人間,以另一種方式讓兒子回到自己身邊,從而慢慢走出陰霾。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獨子於英國遇意外身亡 死後捐贈器官遺愛人間
事源浙江金華商人周權(化名)有一名在英國留學的獨子周默(化名),去年10月周默打籃球時發生意外,父母接到消息後,即時飛往倫敦探望兒子,當時兒子已在病房昏迷不醒,醫生亦對父母表示沒有情況危殆,救回的機會渺茫,十多日後,醫生宣布周默腦死亡離世。後來父母發現兒子周默生前簽下器官捐贈協議,他們指周默天性善良又熱心助人,理解並尊重兒子意願,最終周默的器官捐贈令5個人重獲新生,父親周權雖則傷感又不捨,但亦認為這是另一種延續生命的方式「至少他的心臟仍在跳動」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獲兒子報夢後得到啟發 透過「AI數字生命」復活兒子
面對獨子猝然離世,周權與老婆悲痛不已,為免觸感傷情,他們搬出原來住所,亦不願對外人提及此事,坦言失去子女是失去親人之中最痛。直到去年12月底,周權接到兒子報夢,表示:「爸,人是可以復活的」其後周權開始查詢有關「AI數字生命」的資料,認識到人工智能對話程式ChatGPT,然後再與ChatGPT展開對話,他感覺ChatGPT像朋友一樣,不但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能給出實際建議,令他進一步了解到「AI數字人永生」技術。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於是他便向相關科技公司「超級頭腦工作室」查詢,希望透過「形象克隆」及「聲音克隆」定制出一個「虛擬兒子」周權開始從兒子生前與同學的聊天記錄中收集兒子的錄音、照片及影片,再傳給相關科技公司,數日後他收到一段影片,當中「虛擬兒子」以略帶機械感的聲音安慰他:「爸爸,我知道您的生命中永遠有一處空曠得讓人心碎,但是生活仍在繼續,我們每一天都活在這裡,而你的兒子活在天空中最燦爛的星,注視著你守護著你,我的父親」雖然周權亦發覺「虛擬兒子」的表情生硬,聲音亦只有6-7成像,更未能實時對話,但他認為對於痛失獨子的家庭來說,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自我安慰,有人繼續陪自己走以後的路才是重要,他亦堅信將來能實現真正「數字生命」,最後周權明白逃避是不行的,要主動面對,他特意為小區興建了一個籃球場,並以兒子的名字命名,盼望兒子回來看看。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以「AI數字生命」安慰死者親屬 已接200多「復活」訂單
「超級頭腦工作室」的負責人張澤偉指「AI數字人永生」最理想效果是將已故親人1:1重現以及進行實時對話,目前公司正往這個方向研發此技術,他坦言用戶對此做法評價兩極,有人認為實現了「AI數字人永生」可為親屬彌補遺憾,亦有用戶認為要尊重死者,不能以AI將已故親人1:1重現。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張澤偉透露自今年3月起,已接獲200多個為已故親人復活的「AI數字人」訂單,而其中四分之一都是來自「失獨父母」,泛指其獨生子女因意外離世的父母,他們年齡大概為49歲以上,基於身體因素無法再生。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何麗表示,在心理學層面上,父母喪子後,親子的聯繫不會因死亡中斷,而分離的痛苦會一直持續,就如自己身體一部分被挖走,而透過「AI數字人」將已故子女重現是生者對死亡和分離痛苦的一種抵制,何麗認為「失獨父母」要走出傷痛,在於他們能否接納親人離世的客觀事實,從而將與已故子女的連結化成積極面對人生的動力。
Photo from 澎湃新聞 微博
(小編公告:如果讀者有任何關於美食、旅遊、玩樂、或者任何新奇有趣事物既資訊,都歡迎話比小編們知~大家可以透過Facebook inbox、或者send e-mail到holiday@presslogic.com,直接將資料傳比小編)
更多相關文章
AI繪圖生成漫畫只需1小時,有齊對白媲美大師作品!網民:hunter X hunter 結局有望!
Feb 21, 2023
科技日新月異,隨著人工智能(AI)的發展越來越成熟,很多從前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今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無論是用AI繪圖、製作AI影片還是AI虛擬人物,好像都沒有任何難度。日本近日就有一名遊戲開發員,上傳多張沒有特別輸入內容,全部經由AI電腦自行製造的漫畫圖,並且宣稱只用了一小時去製作完成,漫畫圖隨即引起日本網友的哄動,紛紛都驚訝由AI生成的漫畫居然可以成熟到如此地步。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有了AI就不再需要漫畫家?
該名日本遊戲開發員於Twitter上表示其上傳的圖片幾乎都是AI畫的,以AI漫畫作為賣點分享經已吸引26萬的followers去追隨,其上傳的漫畫畫風都各有不同,偶爾他更會分享一張AI漫畫是如何製造的,利用AI去製成不同的風格,甚至單畫人物的線條AI就能夠自動將其合成為一幅漫畫,日本網友們都驚呼「這樣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漫畫家!」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AI終究需要不斷學習
其實看似簡單的製作背後,工作人員需要先讓AI分析大量二次元圖片、再讓AI去建立演算模型,然後再輸入關鍵字,AI就能夠根據輸入的內容來繪製出漫畫圖片。而值得爭議的是,AI終究只是一個巨大的數據,收集世上所有漫畫家的風格,再利用素材去生成漫畫,所以坊間才會有一堆利用真實人類照片變漫畫的圖像app,或是將任何照片漫畫化的手機程式吸引用家使用。而且有網友分析,AI生成的漫畫跟漫畫家唯獨有所不同的是,人類漫畫家是透過不斷探索的訓練去畫出獨一無二的漫畫風格,而AI終究只是抄襲,利用漫畫家的畫風再加以創作,所以短期之內AI並不會完全取締到漫畫家的存在。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Photo from 8co28@Twitter
復活已逝漫畫家手塚治虫
其實日本早於2020年就有廠商利用 AI的技術,繪製出已逝的日本漫畫大神−手塚治虫的全新作品,而手塚治虫大師的漫畫於香港最為人熟悉的就是《阿童木》與及《怪醫秦博士》。而該廠商透過AI先將漫畫的內容拆解成可以供給 AI 學習的結構,再讓 AI加以分析手塚治虫的角色與世界觀,接著讓AI產生故事大綱,以及新角色的漫畫頭像,最後再由人類團隊共同完成這部全新的手塚治虫風的漫畫作品《ぱいどん》,而人類團隊當中更有曾擔任過手塚治虫助理的漫畫家負責背景。
Photo from i.imgur.com
Photo from 《怪醫秦博士》動畫載圖
而這一部由AI跟人類共同完成的作品《ぱいどん》亦早於講談社的《MORNING》上刊登,漫畫分成上下兩集,亦可於講談社旗下《コミックDAYS》線上漫畫平台上閱讀。由此可見AI暫時仍未可以創作自己獨有的畫風,有網民亦曾表示,現階段AI頂多可以幫忙分擔當紅漫畫家畫到過勞的情況,就以《全職獵人》作者冨樫為例,冨樫一年可能只能畫10話獵人,改用AI後一年可以畫出300話,只是未來AI的進化仍無人得知,雖然要大規模地取締人類的工作應是不久將來可以實現的事,但是使用AI的金錢仍然不是人人能夠負擔得起,作為平民的我們就只能繼續觀望了吧。
Photo from モーニング公式
Photo from KIOXIA-JP@YouTube
Photo from モーニング公式
更有網民表示這個新科技對於冨樫義博來說簡直就是恩物!希望他能趕快更新 《hunter x hunter》,讓漫畫迷能儘快夠看到結局完結心願~
(小編公告:如果讀者有任何關於美食、旅遊、玩樂、或者任何新奇有趣事物既資訊,都歡迎話比小編們知~大家可以透過Facebook inbox、或者send e-mail到holiday@presslogic.com,直接將資料傳比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