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蛋懶人包】啡色蛋比白色蛋更營養?價格差異秘密大公開!
大家去街市買蛋,都會見到啡色蛋同白色蛋,價錢還有點不同。好多人以為啡色蛋比較有營養,或者白色蛋平就沒有那麼好。其實這個講法未必正確,原來雞蛋殼的顏色同母雞品種有關,對營養價值影響好少!但點解啡色蛋通常都賣得更貴?即看詳情!
雞蛋殼顏色揭秘|點解有白有咖?
不同品種的雞,會是產蛋過程中分泌不同色素,所以先有白色、啡色、甚至藍色、粉紅、紅褐色等各種顏色,不過市面上最常見的,依然是白蛋同啡蛋。事實上,蛋殼顏色只是外表不同,對蛋白同蛋黃的營養幾乎沒影響。令蛋殼變啡的色素只停留在外層,不會滲入蛋入面,所以「啡色蛋比較有營養」其實是誤會!
多項食品科學研究與官方資料(例如農委會畜試所)都指出,啡蛋同白蛋的營養成分基本一樣:
- 蛋白質:含量接近,兩者都是優質蛋白來源。
- 脂肪與膽固醇:幾乎無明顯分別。
- 維生素與礦物質:關鍵在於母雞的飼料同飼養方式,例如有機放養、添加亞麻籽或粟米,都會影響雞蛋入面 Omega-3 同維生素D的含量。
簡單來講,雞蛋營不營養,關鍵不是顏色,而是「隻雞怎麼養」!
雞蛋殼顏色揭秘|點解啡色蛋通常賣的更貴?
超市入面啡色蛋普遍比白蛋貴,不少人以為啡色更有營養。但其實真相是——啡蛋貴,只是因為「大家覺得它好點」!需求高同供應少,自然價錢就被人炒高啦。
不過!想要吃到真正新鮮、品質好的雞蛋,可以從3方面挑選:
外觀檢查
- 蛋殼是否完整:有裂紋就不要,容易進入細菌。
- 表面光滑度:新鮮蛋殼通常光滑均勻;太粗糙或者多孔可能是雞隻健康差、放得久。
- 顏色均勻:紅殼或白殼都應均勻,如果見到斑點或暗色沉澱,可是色素沉著或輕微血斑。血斑或蛋白異常:血斑是母雞生蛋時小血管破裂造成,一般無害,但若血斑過多,也代表雞隻生蛋過程有緊迫狀況,健康情形可能不佳。
- 異味:新鮮雞蛋幾乎無味,如果聞到腥酸或霉味,建議不要食用。
- 查看標示
買雞蛋時,記得留意包裝上有沒有標示「生產日期」、「保存期限」和「產地」。建議優先選擇有 「CAS、產銷履歷、機認證」的品牌,品質更有保障。至於散裝單,來源不明和保存期不清楚,衛生狀況又難掌握,買的時候就要特別留意。另外,部分國產雞蛋殼上會印有生產編號或飼養方式代碼,也可以作為參考,幫助大家選到更安心的蛋。
Photo from 國產雞蛋溯源平台系統
打開檢查
想知道雞蛋新不新鮮,其實用肉眼都能判斷!新鮮雞蛋的蛋黃渾圓飽滿、蛋白濃稠而且不易散開。小編試過用牙籤插蛋黃,竟然可以插到10幾支牙籤蛋黃都不會爆,這種結構穩定的蛋,就是所謂「靚蛋」無誤!不新鮮的雞蛋 蛋黃會變得扁平,蛋白變稀、容易流散,還會出現明顯分層——濃的一層加上水水的一層,代表品質已經下降。
講到底,啡蛋未必比白蛋更優質,想要吃到品質好的蛋,最緊要看雞的健康狀況。傳統籠飼方式的雞好多時壓力大、不健康,生出來的蛋質素都打折扣!大家下次去逛超市記得留意呀!
文章版權為 HolidaySmart 假期日常 所有,閱讀全文: https://holidaysmart.io/hk/article/462549/kuromi萬聖節登陸旺角?utm_campaign=HSHK-Web-CopyContent&utm_source=HSHK&utm_medium=Web-CopyContent